网站地图 | 收藏本站

王继才先进事迹网上陈列馆

新闻报道
当前位置:首页 >> 人民楷模 >> 新闻报道
探访开山岛 一座永恒的精神高地
2022/5/7 9:53:52 来源:转载

       位于黄海前哨的开山岛,“石多泥土少,台风时常扰;飞鸟不做窝,渔民不上岛”。这样一座小岛,因守岛民兵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的坚守而闻名全国。

  日前,记者从江苏省灌云县燕尾港码头乘坐“开山岛”号客轮来到开山岛。

  登上码头,几行红色大字格外醒目——“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,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。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,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。”

  这是习主席在闻知王继才突发疾病去世时,对其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。

  “习主席的话语,让我格外感动。送走老王,我就回到了开山岛,并向组织递交守岛申请,决心继续站好岗、守好岛!”王仕花眼含热泪告诉记者,“我守在岛上,就像守在老王身边一样,总觉得他还没有离开……”

  2018年,王继才去世后,灌云县人武部在全县范围内征集守岛民兵,接替王仕花。但每有空闲时间,王仕花依然会来到岛上,和民兵一起升旗、巡逻、护航标、写日志。

  “这棵是无花果,那棵是苦楝……”随王仕花漫步开山岛,记者眼前一片新绿。王仕花指着一片绿林说:“我们刚来时,岛上一棵树也没有。我俩就想着法子种树,不但种活了无花果、苦楝、松树,还种活了桃树、梨树和各种蔬菜……”

  望着岛上的一草一木,沿着王继才当年曾无数次走过的台阶,记者登上了开山岛哨所。如今的哨所旁,多了一座崭新的建筑——王继才先进事迹陈列馆。

  走进陈列馆,王仕花站在一张黑白照片前回忆道:“这张照片是1986年拍的,王继才当时26岁。就是那一年,他服从组织安排,瞒着我独自一人上了开山岛……”

  一面面老旧的国旗、一本本泛黄的日志,再现了王继才夫妇32年如一日坚守开山岛的情景,见证了他们胸怀祖国、心系国防的炽热情怀。

  “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是成功,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英雄”“王继才夫妇原本都是平凡的人,因为坚守,他们成为令人景仰的英雄”……随着王继才夫妇先进事迹广为人知,开山岛成了一座“网红岛”,陈列馆平均每两个月更换一次的游客留言本上,写满了人们对这对“英雄夫妇”的敬意。人们慕名来到开山岛哨所,在王继才铜像旁的国旗广场上,升国旗、唱国歌,深情缅怀英雄。

  追寻王继才的脚步,一批批民兵接力登岛。灌云县人武部政委刘军告诉记者,两年多来,全县有数百名民兵主动申请登岛值守,他们当中既有当地渔民也有高校师生,还有许多退役军人。

  人人追寻王继才,人人争做王继才。去年春节,疫情肆虐,灌云县数百名民兵接到抗疫命令后,立即赶赴一线守卡排查,连续奋战两个多月;县民兵医疗分队护士廖素香、臧艳、李莎莎、林媛媛,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武汉抗疫一线,成为“最美逆行者”。

  如今,“王继才”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,而是爱国奉献精神的象征之一;开山岛,亦不再是一座孤岛,而是人们心中的精神高地。


(责编:戴萌萌)
推荐阅读

开山岛的军事价值

开山岛虽为弹丸之地,但因位于灌河口,地形险要,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。1939年,侵华日军从灌河口登陆,首先占领了开山岛,并在灌河入海口南岸筑一炮楼,至今遗址犹存。

建国后,海军为了保卫祖国,保卫我们的领海,保卫祖国的东大门,防止入侵者偷袭,开山岛由济南军区的一个连队驻守,山上修筑了军事设施,岛上建有房屋六七十间及小型发电站、餐厅、会堂、篮球场等公共设施。目前军队已撤防。